🔗 🟡 1717. Maximum Score From Removing Substrings 1868

tags: Biweekly Contest 43 字串(String) 貪心(Greedy) 堆疊(Stack)

題意

給定一個字串 ss 和兩個整數 xxyy。你可以執行以下兩種操作任意次數:

  1. 移除子字串 “ab” 並獲得 xx 分。
    • 例如,從 “cabxbae” 移除 “ab” 後變成 “cxbae”。
  2. 移除子字串 “ba” 並獲得 yy 分。
    • 例如,從 “cabxbae” 移除 “ba” 後變成 “cabxe”。

請返回在對 ss 進行上述操作後所能獲得的最高分數。

思路:分組循環 + 貪心(Greedy)

首先可以假設 xyx \geq y,如果不是,則將字串 ss 中的 ‘a’ 和 ‘b’ 互換,並交換 xxyy 的值。這樣可以保證移除 “ab” 的得分高於 “ba”。

根據題意,我們只需要處理 ‘a’ 和 ‘b’ 這兩種字元,因此可以使用 分組循環 的技巧來處理字串,使得每組內的字元都是 ‘a’ 或 ‘b’。

接著可以基於 貪心(Greedy) 的思路,優先移除該組內的 “ab”,然後再移除剩餘的 “ba”。這樣可以保證獲得最高分數。

貪心思路的正確性證明如下:

  • 當我們先移除了所有 “ab” 時,等同移除了右邊有 ‘b’ 的所有 ‘a’。
  • 假設在先移除 “ab” 後,仍可得到更高的分數。即在移除了某個 “ba” 後,可以得到 “ab”。即 "abab""ab""""abab" \Rightarrow "ab" \Rightarrow ""
  • 但上述情況中的 “abab” 會與已經移除了所有 “ab” 的情況產生 矛盾,故不可能存在這樣的情況。

方法一:堆疊(Stack)

在分組循環時,可以使用兩個 堆疊(Stack) st1st1st2st2 來模擬貪心的過程。首先需要注意,由於我們只需要考慮 ‘a’ 和 ‘b’,因此在分組循環時我們處理的子字串只包含這兩種字元。

具體步驟如下:

  • 首先正向遍歷組內的字元,使用 st1st1 來消除 “ab”。
    • 如果遇到 ‘a’,則將其推入堆疊。
    • 如果遇到 ‘b’,則檢查堆疊頂部是否為 ‘a’,如果是,則代表可以消除 “ab”,並增加得分 xx;否則,將 ‘b’ 推入 st1st1
  • st1st1 中無法再匹配 “ab” 時,初始化另一個用來消除 “ba” 的堆疊 st2st2,並將剩餘的字符從 st1st1 移動到 st2st2 中進行匹配和移除 “ba”。
    • 如果 st1st1 頂部是 ‘a’,則將其推入 st2st2
    • 如果 st1st1 頂部是 ‘b’ ,則檢查 st2st2 頂部是否為 ‘a’,如果是,則代表可以消除 “ba”,並增加得分 yy;否則,將 ‘b’ 推入 st2st2

但在消除完所有 “ab” 後,剩下的字串必然是 “b…b…a…a” 的形式,因此在消除 “ba” 時,若遇到 “b” 且已經沒有 “a” 可以消除,則可以提前結束循環。

複雜度分析

  • 時間複雜度:O(n)O(n),其中 nn 是字串的長度。
    • 我們只需要遍歷字串一次,每個字符最多被處理兩次(一次在 st1st1,一次在 st2st2)。
  • 空間複雜度:O(n)O(n),在最壞情況下,堆疊可能需要存儲整個字串。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class Solution:
def maximumGain(self, s: str, x: int, y: int) -> int:
n = len(s)
if x < y: # 保證 x > y ,否則將 s 中的 a 和 b 互換,並交換 x 和 y 的值
lst = list(s)
for i, ch in enumerate(lst):
if ch == 'a': lst[i] = 'b'
elif ch == 'b': lst[i] = 'a'
x, y = y, x
s = ''.join(lst)
ans = 0
i = 0
while (i < n): # 分組循環
while i < n and s[i] != 'a' and s[i] != 'b': # 跳過非 a 和 b 的字元
i += 1
st1 = [] # 用來消除 "ab"
while i < n and (s[i] == 'a' or s[i] == 'b'):
if s[i] == 'a':
st1.append('a')
else:
if st1 and st1[-1] == 'a':
ans += x
st1.pop()
else:
st1.append('b')
i += 1
st2 = [] # 用來消除 "ba"
while st1:
if st1[-1] == 'a':
st2.append(st1.pop())
else:
if st2 and st2[-1] == 'a':
ans += y
st1.pop()
st2.pop()
else: # 這裡可以提前 break
# break
st2.append(st1.pop())
return ans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42
43
44
45
46
47
class Solution {
public:
int maximumGain(string s, int x, int y) {
int n = s.size();
if (x < y) {
for (int i = 0; i < n; i++) {
if (s[i] == 'a') s[i] = 'b';
else if (s[i] == 'b') s[i] = 'a';
}
swap(x, y);
}
int i = 0, ans = 0;
while (i < n) {
while (i < n && s[i] != 'a' && s[i] != 'b') i++;
stack<char> st1;
while (i < n && (s[i] == 'a' || s[i] == 'b')) {
if (s[i] == 'a') st1.push('a');
else {
if (!st1.empty() && st1.top() == 'a') {
ans += x;
st1.pop();
} else {
st1.push('b');
}
}
i++;
}
stack<char> st2;
while (!st1.empty()) {
if (st1.top() == 'a') {
st2.push(st1.top());
st1.pop();
} else {
if (!st2.empty() && st2.top() == 'a') {
ans += y;
st1.pop();
st2.pop();
} else {
st2.push(st1.top());
st1.pop();
}
}
}
}
return ans;
}
};

方法二:維護 aabb 的數量

在證明貪心思路的正確性時,我們提到了在消除完 “ab” 後,剩下的字串必然是 “b…b…a…a” 的形式。因此,我們可以維護 aabb 的數量,並根據 aabb 的數量來計算得分,說明如下:

  • 在方法一消除 “ab” 的過程中,只有在遇到 bb 時才能有消除 “ab” 的機會,若此時堆疊的頂端是 “a”,則可以消除 “ab” 。
  • 而在這個過程中,剩餘的所有 “a” 都必然會在堆疊的頂端,因此我們實際上只需要維護 aa 的數量。
  • 而在消除 “ba” 的過程中,由於剩餘的字串是 “b…b…a…a” 的形式,因此剩餘 “a” 的數量和剩餘 “b” 的數量兩者的最小值即為可以消除的 “ba” 的數量。

具體步驟如下:

  1. 初始化 cntacnt_acntbcnt_b 的數量為 00
  2. 對於組內的所有字元 s[i]s[i]
    • 如果 s[i]==’a’s[i] == \text{'a'},則 cntacnt_a 加一。
    • 如果 s[i]==’b’s[i] == \text{'b'}
      • 如果 cnta>0cnt_a > 0,則消除 “ab”,並增加得分 xxcntacnt_a 減一。
      • 否則,cntbcnt_b 加一,代表消除完所有 “ab” 後剩餘的 “b” 數量。
  3. 最後,增加 min(cnta,cntb)×ymin(cnt_a, cnt_b) \times y 到得分中,代表透過消除 “ba” 可以獲得的分數。

複雜度分析

  • 時間複雜度:O(n)O(n),其中 nn 是字串的長度。我們只需要遍歷字串一次。
  • 空間複雜度:O(1)O(1)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class Solution:
def maximumGain(self, s: str, x: int, y: int) -> int:
n = len(s)
if x < y:
lst = list(s)
for i, ch in enumerate(lst):
if ch == 'a': lst[i] = 'b'
elif ch == 'b': lst[i] = 'a'
x, y = y, x
s = ''.join(lst)
ans = 0
i = 0
while (i < n):
while i < n and s[i] != 'a' and s[i] != 'b': # skip non a and b
i += 1
cnt_a = cnt_b = 0
while i < n and (s[i] == 'a' or s[i] == 'b'):
if s[i] == 'a':
cnt_a += 1
else:
if cnt_a > 0:
ans += x
cnt_a -= 1
else:
cnt_b += 1
i += 1
ans += min(cnt_a, cnt_b) * y
return ans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class Solution {
public:
int maximumGain(string s, int x, int y) {
int n = s.size();
if (x < y) {
for (int i = 0; i < n; i++) {
if (s[i] == 'a') s[i] = 'b';
else if (s[i] == 'b') s[i] = 'a';
}
swap(x, y);
}
int i = 0, ans = 0;
while (i < n) {
while (i < n && s[i] != 'a' && s[i] != 'b') i++;
int cnt_a = 0, cnt_b = 0;
while (i < n && (s[i] == 'a' || s[i] == 'b')) {
if (s[i] == 'a') cnt_a++;
else {
if (cnt_a > 0) {
ans += x;
cnt_a--;
} else {
cnt_b++;
}
}
i++;
}
ans += min(cnt_a, cnt_b) * y;
}
return ans;
}
};

寫在最後

Cover photo is remixed from @吃肥皂泡泡, thanks for their work!